-
毁掉婚姻的十件事,是夫妻就一起戒了吧
时间:2016/1/17 13:49:40 作者:未知 来源:兴趣部落 查看:962 评论:001. 戒:在外人面前争吵。
夫妻在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,但要注意,不在大庭广众面前争吵。有些问题在众人面前争吵,不但不能解决,反而会火上浇油。双方都要面子,在众人面前争吵,肯定不甘示弱,往往导致最终的局面难以收拾。
好夫妻们要记住:在朋友和家人面前,要给爱人留足面子。你对爱人的态度,决定了别人对他(她)的尊重程度。如果你不在乎他(她),别人就会看轻他(她)。俗话说“一个巴掌拍不响”。要彼此认错,彼此宽恕。
02. 戒:在儿女面前争吵。
吵架时须避及子女,孩子是无辜的。夫妻吵架是两人的事。让子女看见父母吵架,轻则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阴影,重则影响学习甚至长大以后对婚姻的态度。
父母的关系是儿女安全感之所在,是任何物质生活所不能取代的,如果孩子在家里不能享受到爱的气氛和感觉,父母的行为就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下一代。
好夫妻们要给孩子做榜样。
03. 戒:在对方生病时争吵。
吵架也有一定的时间性。如果对方正在生病,如果对方情绪正低落,如果对方正处在工作不顺的逆境中,如果在这些情况下争吵,只会加深夫妻间的矛盾。
好夫妻爱对方其实就是爱自己。
04. 戒:翻对方的旧账。
有些夫妻吵架喜欢翻对方的旧帐,比如对方以前犯过的错误,或者对方以前的恋人,这样会增加吵架的激烈程度,导致矛盾越来越深。这也是夫妻吵架最愚昧的行为。一码是一码,不能一吵架,就把陈芝麻烂谷子都抖落出来。本来为一点小事,结果越吵越复杂。
过去的事情就让它成为历史,不要重提。好夫妻们要学习包容、爱护、体贴和让步。
05. 戒:吵架时殃及对方父母和家人。
夫妻吵架时不要殃及对方父母和家人。吵架不能相互辱骂,更不能累及双方老人。辱骂对方家人最为严重,绝对要戒掉。尊重配偶的家人,将心比心,同等尊重双方的父母,爱吾之所爱之爱。你真心对待对方的亲人,他会从心里感激你,会更爱你。
夫妻间吵架是常有的事,不要太放在心上,也不必让父母知道,多一些沟通和理解,日子还长,生气时多想想对方的好。
06. 戒:吵架时砸东西。
吵架时不要乱砸东西,吵架本来声音就高,再配上器物的碎裂声,这也太戏剧了,会吵到邻居,吓坏孩子。何况摔碎的都是自己的钱,那一地狼藉还得自己打扫,有理不在声高,吵架时也要讲风度。实在忍不住就摔摔枕头,别在刺耳的碰撞声里,让两颗爱着的心也跟着粉身碎骨。
夫妻怄气是一把双刃剑,好夫妻何必非要争高低,退一步海阔天空。
07. 戒:说伤害对方的话。
吵架时经常口不择言,也常会拿自己的妻子/丈夫和别人的对比,你看别人的丈夫多能干,你呢,可真是个窝囊废!你看人家的妻子多贤惠,你呢什么都不行!这些话只会摧毁对方的自信心。
好夫妻,拒绝伤害!
08. 戒:以死相胁。
有些夫妻吵架,动不动就说“死”。“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?” “我不想活了!” “我死给你看!”等等,以“死”来威胁对方。这是很愚蠢的做法。
好夫妻不要说这样赌气的话。
09. 戒:动手打人。
吵架时千万要管好自己的手,即便是在气头上也要有最起码的控制力,一个巴掌上去,也许打掉的是多年的恩情,带来的是双方的不堪。动手触及的是皮肉,伤的却是心灵,皮肉伤好治,心上的裂痕却难以弥补。
好夫妻要牢记:冲动是魔鬼!
10. 戒:轻言离婚。
两个人走到一起组成家庭不容易,“离婚”两个字不要轻易说出口。尤其在争吵的时候说离婚,由于冲动,难免会做出错误的选择,让自己后悔一生。“离婚”是非常敏感的词,轻率地提及这些词是很危险的,很容易撕裂夫妻间的感情纽带,激化!
本类更新
-
4-182022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线上展攻略来了,云端直播集结海量资讯
-
5-19留学申请中如何选择合适自己的本科专业?依诺教育宋老师来帮忙!
-
4-25290多万人,只为这一件事
-
4-24合作抗疫让中非友谊更牢固
-
4-23“疫后窗口期”如何提升公众生态文明素质
-
4-21兴我家邦 专访院士李德仁
-
4-19美媒:世卫组织是特朗普寻找的“替罪羊”
-
4-18张文宏建议孩子早上不吃粥,怎么就“崇洋媚外”了
-
4-17数据说话: 为什么没必要囤粮?
-
4-16塞尔维亚防疫 听取中国专家组意见显成效
本类推荐
本类排行
-
11-29未来高考录取不分批次按专业
-
1-17毁掉婚姻的十件事,是夫妻就一起戒了吧
-
10-17北大清华进入《泰晤士报高等教育》世界大学排名前五十
-
12-2中国探月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实现全部飞行目标
-
2-242016移动营销下一个拐角:社交媒体
-
12-13科学家从陨石中发现火星可能曾有生命的新证据
-
12-9三维CAD教程:钣金功能升级改进,让设计创新轻松
-
1-16陕西渭河发现多座古桥 97根桥桩顶部保存完整
-
2-212017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3D创意设计参赛技巧
-
11-30甘肃临夏海归教师:愿为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奉献一生